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油画艺术名家 冯相成 黄金 艺栈
  fxc.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617991
最新博文:
冯法祀油画艺术研究      名家 冯相成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冯相成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我的动态    
冯法祀油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23
中国老一辈油画家冯法祀先生于2009年夏在北京辞世,享年95岁,在百岁诞辰之际,我做为冯家晚辈的从艺者,怀以极大的敬重的心愿,通过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去深入的剖解和分析老人那独具特色的油画艺术。
冯法祀汉族,别名“骆风”,1914年农历4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裴家岗,少年的时代的冯法祀就显露出超常的绘画才能。
1933年,19岁的冯法祀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艺术科,师承徐悲鸿,颜广梁先生学习油画,当时由于冯先生的专业课和文化科都非常优秀,所以这届只录取了冯法祀一个人。
我们从以下四个阶段来分析和研究冯先生的油画艺术极其作品的深刻内函。
一、徐悲鸿对冯法祀艺术的早期影响力
首先,基础深厚的造型能力,是否具有写实的造型能力,是能否成为合格的现实主义画家的基本条件,徐悲鸿长期以来是很器重冯法祀的,冯先生对油画造诣及创作也是徐先生诸弟子中最重量级的人物,他的素描造型基本功的扎实和在“中大”学习期间,在直接受徐悲鸿先生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徐先生在作为造型基础课的素描教学的指导思想,概述为“致广大,尽精微”的名言,冯法祀甚至晚年还坚守这句格言,以律自己的艺术。他辩“致广大,尽精微”就是要我们在观察对象时首先是先宏观后微观,抓整体大势,再求精微,但凡琐碎必减弱甚至舍弃,使整体形突出而达到广大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专业上常讲的提炼取舍,高度概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冯先生对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时有这样两句话:宏观辩象要微观化,微观分析要整体化。同时徐先生把西方素描种种要求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概括并且创造性的深入了我国传统画论“以形写神,小中见大”的美学含义,所以在早期冯法祀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很精晰的看到这种形与神的微妙结合,通过“形”的准确描述,以取得性格特征及动态神情的内在“神”的主客观交融的艺术效果的生动体现。然而只有两者的关系处理好,形随之而准,神也随之而出,“致广大,尽精微”的内在的造型准则和内含也就相应达到。冯先生就最为竭诚力行这个准则而又成就卓著的人,这为其日后的诸多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造型仍然是创作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形不似神难更好传达。青年时代的冯法祀在学校里画了大量的人体素描,石膏,并经常到户外写生。
这里我们不难从几幅素描人体和石膏写生的习作看到徐先生在这方面教学的影子。
1934年的人体素描《背男裸习作》这幅作品很好的利用了光线在人体转折部位的反映,作者对重点明暗交界线部位的骨骼及肌肉进行强调和刻画,使整个人体前后的纵深感及体感凸显分明,而远处的面部及重要部位都以简炼的线及灰部做概括处理,从而使画面的黑白灰三个色调明确,人体结构的处理强弱,硬软,松紧相互呼应,大块面的肌肉和骨骼的形状表现的简炼明确,同时该作品在统一中寻求了表现手法的微妙变化,并形成很强的绘画感和质朴的审美韵味。从中不难看出冯法祀的基本功的扎实和艺术的感悟的敏锐性。
风景速写也是年轻的冯法祀不断积累的重要绘画形式,1942年的《林中炊洗》用笔洗炼老辣,近处的几棵树干弯曲而有力,远处的树丛做了高度的概括处理,显得幽静而葱郁,水面表现的清彻透明,几匹马儿欢快自然,该作品笔墨轻松,大气浑然,仿佛带我们进入一种奇境,这其中又好象看到了法国现实主义画家描写自然的影子。
徐先生在对冯先生造型能力的评价,留下文字的就是“作法深刻”与“写之极致”,等语。
其次在绘画的精神方面,也是不能忽略的重点,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爱国精神,名重一时的徐先生与当时许多名声不小的画家不同,他既不是来自象牙之塔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画家,也不是玩弄形式,费涩难懂的现代派画家,而是满腔热情热爱祖国与寻求真理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把爱国家,求真理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他无论是画画还是兴办美专,办学的宗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同痛痒的青年,以为新时代的先驱,他向青年学生发生呼唤,“艺术家既是革命家,否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为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爱国画家所应具备的条件,他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与掌握现实主义绘画技法基础及表现手法,力求把所学的一切体现到爱祖国求真理的社会性作品中去。
这使一心想学习社会性绘画的冯法祀,终于有机会来到非常重视社会性绘画和当时我国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大家徐先生的门下就学。但真正学习得好也不容易,因为徐先生的教导,终究是外因,能否学好的关键是在内因,恰好冯法祀一定程度也具备了徐先生所要求的做“爱国先驱”,为祖国与真理而画的内因。而这种内因正是在当时许多作品中能体现的精神动力。
二、1937年至1949年的作品呈现强烈的革命特征
并成为冯法祀油画创作的重要转折期。
1937年冯法祀“中大”毕业,同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继而抗日战争爆发,23岁的他积极投身抗日运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平型关大捷》及连环画,抗日招贴画多幅,创作了多幅大型壁画,油画素描。
在抗战八年的“实习”中可谓得到最大的满足,因为这时期需要画的都是属于重大政治意义的抗日救亡题材,这样他的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画的多了熟能生巧,质量也高了。如油画《饿死的兵》《捉虱子》等包括一些木炭画稿,正是冯法祀勤奋刻苦在不失时机地在工作间隙或行军途中抢时间写生或画了一些较高水平的作品。《演剧队的晨会》《控诉》《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也是那个时期的所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
《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幅创作是描写在内战的恐怖阴云下,来自全国的爱国学生不顾自己的生命走向街头,向反动派示威反对内战的动人场面,这幅作品用笔和用色及人物塑造方面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徐先生在创作上的写作手法,画面中心突出,游行的队伍气势壮大,而对反动派的描写却让其放在阴暗的背光处,弱化处理。其中,不同人物的动作安排和相互组合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处理。如冲在前面的那个学生弯腰凌视前方,好象和敌人一拼的决心,画面中的军手的白衣的学生则放大嗓门,扭头呼喊大家向前冲,画现中心左侧的一个学生,奋命的用头顶向那个士兵,一个学生已经摔倒但还抬头想要爬起,此时的马背上的国民党军官也好像被这一幕惊呆,马儿的嘶鸣好像对主人的行径也极为不满。
在创作手法上,冯法祀遵循造型的基本规律,对人物的刻画生动贴切,同时加之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段,使作品做到紧而不疆,虚而不空,在整体感上凝重浑然的展现了历史上的那动人的一幕。徐先生评价作品。“题材新颖”,作法深刻,为抗战中珍惜的收获。
徐先生的作品体现了对法国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和精神的传承,在追随徐先生习画的过程中,这种画法也成了冯法祀所习惯的手法。
1935年《双男人体的油画》《雁荡山》《父亲》《演剧队的晨会》《颐和园》《开山》《木瓜树》《控诉》等,都体现了这方面的传承。
但值得我们注意到的冯法祀油画此时在绘画手法上似乎走出了徐氏的框架,由其在《捉虱子》这幅油画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这幅作品是一幅在徐先生的影响下加之自己的个人画手法结合的一幅家作。
首先这种题材的挖掘就是显为突出,冯法祀利用描写战壕内的一群国民党士兵的《捉虱子》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的暴行不得人心,士兵也心烦意乱,无人打战,这一题材有很强的艺术趣味性并发人省思,其次,在刻面的人物手法上已经有了画家个人的理解和运用。画面更多的已经运用了中国的“写”和枯笔的表现手法,更显轻松和痛快。第三,在画面色调上借鉴了古典主义的棕灰色调的效果,显得凝重和统一,油画感强,这幅作品将欲示着冯法祀的道路会越走越远。
三、马训班的学习成为冯法祀油画艺术发展的推动力量。
马训班在中国油画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当代唯一完整引进的油画课程,影响了中国所有美院的油画教授过程,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冯法祀也是当年马训班的一名学员。
《刘胡兰》这幅作品是冯法祀对学院式油画的很好的总结,以下有四点值得我们去研究:
其一,作者根据情节和人物的不同角色,在构图上突破传统的单一中心的模式,穿插了多个丰富的透视变化。如扎刀的老者和大胡子反动军官的近远关系,近处画面坐着的老太和远处人物的关系,画面左侧男青年和周围人物的强弱变化,画面中部左侧的士兵和群众的处理等都做为次要情节有力的烘托了以刘胡兰形象为主的画面中心,并使作品的多重丰富性加强,使画面赖看而令人琢磨。
其二,画面人物形象刻面准确生动。注重主要形象典型性的突出,首先是刘胡兰的形象和大胡子的鲜明对比,在突出刘胡兰不畏牺牲,大义凛然,而刽子手大胡子却神志惊愕,被眼前的这十六岁的小姑娘的豪气吓瘫。其次是那些有正义感的群众的表现,有的感到愤怒,有时表现衰叹,有的感到婉惜,有的表情惊吓等等都通过对面部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加以传递。
其三,色彩的运用是这幅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他也是马训班之后冯法祀在油画色彩的理解并提高的很好证明。这幅作品的色彩丰富而透明,特别在灰色上的运用,更好的反映了当时这笼冬下一幕,残绝人还的屠杀场景,从而也激起我们为英雄刘胡兰的壮志震憾。作品整个色调多以暗灰色为主,中间色彩多偏绿灰,黄灰,这其中每笔的色彩变化都微妙有致,倾向明确,但更显用色的透明和轻快,能感受到西方油彩的洋气感,这里反映在如对雪地的处理,衣服之间的色彩搭配成稳,以及天空的表现空凌和宽广,这一切都显示出作者油画艺术的厚度和老辣。
其四、在用笔的力度方面也是这幅作品也是这幅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冯法祀的色块塑造一直是在他作品里尤为突出的。这幅作品在用笔上是灵动和坚实轻快和沉稳的结合,色块之间的变化能做到强弱有度,其间的节奏变化因人物的造型变化而贴切生动,同时笔法变化,厚薄、干湿、硬软都不会重复,如人物的主次刻面,地面的内容变化,景物的建筑的刻画,远景天空的表现等之都在笔法分配上做到变化而统一,丰富而浑然。
这幅作品正是冯法祀在马训班的收获,也曾受到马克西莫夫的表扬。
当时党和政府对这个培训班十分重视,培训班结业时,朱德委员长接见了全体学员和主要教职人员,这种规格在新中国成立至念是唯一一次,并且所有成员在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这幅油画作品前一起合影。
随后在1957年至1965年期间冯先生又创作了大量的风景和人物作品,如风景1958年的《奶牛场》《百花山》《夏云》《山雨欲来》1965年《院落》,人物画如1963年的《收菜女》《红衣女娃》1963年的《三个推粮的姑娘》1962年的《任晴华女士》等都体现出冯法祀在马训班之后的收获,这个阶段油画作品的在表现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一,笔触方面自由运动围绕造型形体结构和物象形体趋势和意味,用点、撮、拉、扫等运动笔触的轨迹,并加之干与湿枯与润的效果来完成作品的布色。不涂改一气呵成,虽画面丰富但很完整。其二、用色方面注重色彩的分析并加之提炼,使作品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既从物象中来,又更为强烈生动。其三,塑造方面,讲求精炼到位,击其要害,凡关键之处决不放过,强化重点并概括表现,把需要突出的部分展现分明,所以这段时期作品是冯先生走出学院,通过长期战争期间的实践和马训班的学习后的成果体现。它很大程度上也融入了画家自身的豪气和艺术个性及修养,这也为在后面冯法祀作品走向独特的个人艺术语方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四、1976-1986年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文革十年里冯老坚持写生,如《长园飘雪》《庙院古柏》等作品多为粗放的用笔,用色多偏响亮、浓度高、塑造有力主动,笔触肯定果断,油彩厚实,尤其在1973年一幅《翻砂车间》纸板油画,使我们联想到门采尔此类描写工厂车间的作品《轧钢工厂》其画虽小却用色老辣沉稳,收放控制有数,细节特别在用线上面,笔笔精到,画面虚实统一。
19804月,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冯法祀教授画展,画展被美术界评论界认为是近年来举办的个人画展中最高有革命现实精神最高有个性的一次画展,画展期间举行了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肯定了冯法祀艺术创作的道路和方向。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艺的发展是一个新的高潮,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国艺术的辉煌。冯先生老当益壮,精神焕发,韦其美教授和候逸民教授曾评论冯法祀教授的油画,说他“油画上注重色彩分析与形体塑造的结果”我再加一句:油画语言更显时代精神。
《黄花城》、《傣家村塞》、《峨眉清音》、《苏州藕园》这四幅作品极力的推动了冯法祀的油画艺术走向成熟,并标志其油画个性语言的形成,同时在油画的洋为中用的学术技术上走向一个高度,为油画的中国式发展树立了风向标,也为当时油画届的风景创作上多添了一思考的广度。
就举作品《峨眉清音》首先从用色角度分析,用色的观念的转变是很明显的,一、对色彩的分析更加透彻,每一笔的色彩倾向做到主观明确而且成稳,色块的变化根据造型及光线的规律相互有机组合,节奏微妙有致,贴切到位。二、色彩的演变规律正由写实进而转向主观控制的“变实”所以整个画面传递出时代气息,主观性强,当然这和画面合理运用强鲜和高灰色的组合,是不可分的。三、颜色的某种搭配正从西方油画体系向民族化绘画方式的推进,这使作品更贴近我们的东方审美感,如对中国红、蓝、绿等颜色的大胆运用。
其次用笔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也是重要的特征,这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写”字,传统西方油画多用分面塑造形体,以求形体圆润结实生动,而此时的冯法祀似乎需要突破这种束缚,独僻稀径,借用中国书法的笔法驾驭西方油彩,在似于不似之间寻求所描绘的景物的具体性,细看大小变化的笔触自由随性并置,远观浑然大气,造型整体,力度不减,但凡重点之处密不透风,次要之处一笔挥过基至留白,这也许正是冯先生用心且高人之处。
最后中国写意精神在画中的体现,即中国传统美学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冯法祀的风景作品在营造整体的画面气氛上非同一般,它这种画面扑面而来的感受是融物象之灵性与自我之内心其广大为一体,薛永年说:令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所以正是有如此之多的总结和经验,这幅作品也才能让观众仿佛能闻清泉之声,天上之间,进入佳境啊!
五、晚年的艺术创作更加走向成熟并坚持不懈。
伴随着1989年《吕霞光夫人肖像》《欢乐的西双版纳姑娘》1996年的《护士的早晨》这三幅力作的问世,把冯法祀的油画艺术送入巅峰的高度,作品把油画语言的革新和图式感的转化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空间,在当时中国油画界为之震惊,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为中国油画在探索民族化道路的途径中打开了一个最重的突破口,并为我们从事油画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这三幅作品无论在人物造型,色彩的运用,色调的控制,画面的松紧及虚实处理及乃至画面整体的格调和完整性上都是冯法祀的艺术进程中始无前例,无法超越之作,堪称佳作中的精品。
《吕霞光夫人肖像》作品,是在传统油画肖像的图式上大胆的突破,这主要是在用色方的主观处理和分析上的高人之处,灰色衣报和灰墙的微妙搭配表现出西方一位妇人的洋气和风度,笔触的变化自然贴切,色彩的分析丰富极致,诸多灵动和微妙之处藏溺于整体之中,画面放出烁烁的现代感受,作品真是难得的佳作。
而《护士的早晨》正是冯法祀在82岁高龄,在创作精神极其旺盛时画的全贴大尺幅作品,该画完全打破现实自然性的一面,通过缤纷的色彩组合,交响乐般的把笔触和形象配合一体,把人物的变化积地面的反光以及护士们的动作变化在区分中用色块有机的连为一个整体,响高、透明、丰富,该幅作品还参加了“中国油画学会”的首届展览。
进入晚年的冯法祀状态极佳,精神矍铄,王琦曾言“冯法祀不服老”,而画家本人也说:作画是我的终生志愿:只要一息尚存,是不会放下画笔的,所以85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坚持6小时,这是我们年轻人都难以做到的。
画家是一位精神状态极佳,艺品很高的中国老一辈艺术家,他的晚年并不像大多数老年画家安度晚年,他的生命是用绘画书写的,而他大量的作品也编织出他艺术的一生。
在和爷爷相处的那段时光,老人每天早上坚持六点起床,并叫醒我一起出去散步并写生作画,北京初冬的早晨还是有些刺骨的寒冷,但老人站立在河边一画就是半小时,完全投入其中,仿佛不觉寒意。他常常自豪的对我说:这就是我的速写本,几张夹在工作证上的白纸,但他坚持天天带着,他说这就是“零存整取”,把生活中的可以画的素材纪录下来,到了一定数量就可以完成一张创作,所以平时的点点滴滴都不能轻易放过,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所以我们会在那些零散的速写中看到那些并不完整的人物和风景,但笔法概括,简练遒劲,形象自然生动,这些为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痕迹。
绘画是冯法祀一生追求,他做画的投入而严谨,从构思到完成都需要经过多次的推敲和思考,并且要事先用二到三个绷好的油画框用油彩完成草稿。他说这样才能从头到尾控制作品预定的整体效果,在创作《泰山南天门》那幅作品前,他这样对我说;从构图和色彩效果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推敲,用画布做草图更能够控自己的追求的那种感觉不轻易丢弃。
艺术是严格而科学的,也正因为这种对绘画的科学负责才会留给我们观众和人类最佳的欣赏和享受。
在那段时间里,我帮助爷爷整理了以前的习作,深感那些作品的用笔高度概括和简洁,画面鲜活而充满生命的力量,老人虽已高龄,但腕力如前,用笔有力,肯定用色干净利落。他的油画笔每天都必须清洗并用白纸包好,用细线系好,这样第二天可以保持笔毛形状,再画则运用自如。晚年他常对我说,我的画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他就像写书法一样。
冯法祀先生的一幅创作,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每天他只画一部分,也就是要“摆”一部分,每一笔都是严格的放到画面上,不啰嗦,很果断,厚薄有数,当然造型的根基是内核,而这种作画过程也完全凭着自身的敏锐的理解和科学的分析去进行的。正如他对我说的;我要先想好了安排好了,就可以不加思索的“甩”上了。
老人一直注重绘画的直觉性和作品的感染力。所以”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则是在爷爷的画上最好的体现,爷爷晚年在绘画面貌上更加创新,特别是在色彩和用笔方面更加自由灵活,如《岁月》《暖冬》《帝王树》《乐山大佛》《四渡河山乡》等作品。每笔颜色仿佛精功镶嵌在画面烁烁发光。
这让我们想起西方大师如莫奈,毕萨罗,马蒂斯晚年的用笔用色都随意自然,然而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把艺术家的灵感和经验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更能把心灵内在的呼唤轻松的带进自己的画面,所以桑榆非晚,像爷爷这样老一辈卓越的画家再多活几年定能再造传世佳作。靳尚谊先生在看了冯老最近的新作后也惊叹的说;‘冯先生您是越画越好’。
对恩师不忘,对后代严格。当得知徐先生的巨作《田横五百士》长时间在纪念馆颜色剥落,心如刀绞,老人几次顶着炎热去馆里问及此事,后来得知法国卢浮宫的修缮可以恢复作品原貌,才有了安心的笑容。
生命不止,艺途不止。冯法祀画一辈子的画,大量的佳作精品,层出不穷,其晚年还无时无刻寻找绘画的灵感,发现可以去画的内容。《阅江揽胜》就是2003年我陪同爷爷盛夏在南京登高写生后完成又一幅力作。
沉思、作画、谈话,这种规律一直在冯法祀的生活中自始至终,遵循艺术的规侓,秉承绘画精神,用丰富实践的经验和坚韧的艺术态度,走完艺术的人生,这是老一辈画家终身坚守的信念。
詹建俊这样评价冯老,冯法祀先生是中国现今老一辈油画家中唯一能以九十高龄仍勤于耕耘,不仅艺术创造活力不减,却较前更显旺盛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爷爷晚年对艺术现代流派有极大的包容,这也令我们晚辈感到敬佩,我在艺术学院的多年对西方现代的绘画着迷,在绘画的实践中形成了抽象表现的绘画风格,在翻阅了我的画册后爷爷矍铄的目光中好像非常清楚,他很快就在画册上写下了“师法造化,尊重心源”,这是老人对艺术的虔诚,对年轻人的寄托,古语有之:作画不可无情,艺术不可无我,为人生而艺术,这之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也是我们年轻画家必须秉承至终的艺术方向。
人类需要的好的艺术品去激励人,点醒人,艺术家需要创作出深刻、惊世的作品去关照社会,推动世界的进步,居安思危,唤起责任,这是我们年青艺术家的当务之急,承传和发展还是我们的课题,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时候,如何用我们的作品去反思我们生存状态,去感悟人生,顿悟心灵,这对作品深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希求冯法祀等老一辈艺术家绘画实践的精神,为我们年青一代激励更多的启示和动力。
 
作者:冯相成(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油画家、冯法祀侄孙)
 
评论(0) | 阅读(1163)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暗流系列 ()
暗流系列 ()
作品5 ()


我的最新动态

冯法祀油画艺术研究
名家 冯相成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冯相成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油画艺术名家冯相成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